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
专家团队 肝病医院 来院路线

乙肝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?肝病专家常怀利深度解读

  “如果父母有乙肝,孩子是不是注定也会感染?”这是许多育龄夫妇心中的担忧。针对这一问题,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,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揭开真相,帮助大家理性认识乙肝的家族传播规律。

  一、明确概念:遗传≠传染

  首先要纠正一个普遍误区——乙肝并非遗传病,而是传染病。所谓“遗传”是指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疾病(如血友病),而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引起的感染性疾病。它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三种途径,其中母婴传播是最常见于家庭内的传播方式。常医生强调:“只要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,绝大多数新生儿可以避免感染。”

  二、母婴传播的风险因素解析

  研究表明,未经干预的情况下,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90%,而阴性母亲的传播概率约为15%-20%。影响传播风险的关键包括:母亲的病毒载量水平、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产后护理细节。例如,自然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接触到母血或羊水;哺乳期若乳头出现皲裂出血也可能成为传染源。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这些风险已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
  三、现代医学的防护盾牌

 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新生儿联合免疫策略,即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+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。这种“双保险”方案使母婴阻断成功率提升至95%以上。具体操作流程如下:

  黄金时间节点: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完成首次注射;

  标准化程序:按照0、1、6个月的间隔完成三针疫苗接种;

  效果验证:满月时检测抗体水平,确保产生有效保护力。

  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实施该方案后,即使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也能生出健康宝宝。常医生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:一位HBV DNA达10^7 copies/ml的母亲通过全程管理,成功诞下未被感染的双胞胎。

  四、父亲的角色同样重要

  虽然母亲是主要传播源,但父亲的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。精液中可能存在少量病毒颗粒,理论上存在父婴传播的可能性。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,且通过洗精术等辅助生殖技术可进一步降低风险。更重要的是,父亲作为家庭支柱,其治疗依从性和健康习惯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防病意识。

  五、打破常见认知误区

  ❌ “剖宫产比顺产更安全”——错误!手术创伤反而增加婴儿暴露机会,自然分娩配合规范阻断才是首选;

  ❌ “母乳喂养绝对禁止”——错误!只要母亲乳头完好无损且宝宝已产生抗体,哺乳完全可行;

  ❌ “一旦感染终身携带”——错误!约30%的急性感染者可实现自发清除,儿童期感染更易慢性化的说法已被推翻。

  六、全方位防护体系构建

  除了医疗手段外,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:避免共用剃须刀、牙刷等可能沾染血液的物品;定期消毒玩具餐具;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对于已感染的孩子,早发现、早治疗同样关键——儿童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优于成人。

  常怀利医生总结道:“乙肝不是家族诅咒,而是可防可控的疾病。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管理,完全有可能阻断代际传播链条。”他呼吁准父母们放下焦虑,积极与感染科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方案,用知识武装自己,为下一代筑起健康屏障。毕竟,生命的起点不应该被病毒定义,而应由爱与智慧书写新的篇章。

自助挂号

(本网站已加密,绝对保障个人隐私)